探索吧 > 影视 > 东北野战军的相关电影

东北野战军的相关电影

导读东北野战军的相关电影优质回答大决战:辽沈战役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Shenyang Campaign英文名: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Shenyang Campaign别名: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Da Jue Zhan I: Li...

今天探索吧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老电影辽沈战役,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东北野战军的相关电影

东北野战军的相关电影

优质回答大决战:辽沈战役

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Shenyang Campaign

英文名: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Shenyang Campaign

别名: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

Da Jue Zhan I: Liao Shen Zhan Yi

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语言:汉语普通话

时长:中国:222分钟

国家地区:中国

上映信息:1991年8月1日 中国

导演:

李俊 (Jun Li)

韦廉 (Lian Wei)

翟俊杰 (Junjie Zhai)

蔡继渭 (Jiwei Cai)

杨光远 (Guangyuan Yang)

赵继烈 (Jilie Zhao)

景慕逵 (Mukui Jing)

编剧:

李平分 (Pingfen Li)

史超 (Chao Shi)

王军 (Jun Wang)

主演:

古月 毛泽东

苏林 (Lin Su)周恩来

赵恒多 (Hengduo Zhao)蒋介石 孙海英

吴志远 (Zhiyuan Wu)宋美龄

类型:战争

制作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 / August 1st Film Studio

剧情介绍

1948年3月,已经在东北站住了脚的解放军,在林彪的领导下,已经发展为近50万大军。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离开西北来到河北与刘少奇、朱德等会合,并讨论了当时形势,毛、朱等及时把握战略决战时机,命令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强攻锦州,切断东北蒋军退华北的路。以彻底残灭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林彪为了有把握,提出先打长春,以围点歼灭沈阳援敌。经过毛主席多次做工作,1948年7月,林彪决定按毛泽东意见办,南下攻击锦州。此期间,蒋介石对东北蒋军的撤、守,也犹豫不绝,出于政治利害考虑,终于没有下从东北全部撤至华北的决心。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终于在毛泽东的坚持下打响了。10月14日,东野主力向锦州发起总攻,31个小时便克锦州。接着,长春宣告解放。未几,沈阳、营口亦相继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同时,华东野战军胜利举行了济南战役,中央军委决定发起淮海战役。 影片从史实出发,深入挖掘了历史人物深刻的内心活动,表现出了毛泽东、林彪等人的军事才能和解放军的历史功绩,并对国民党内部不团结、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和政治腐败也进行了描述。电影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于经典之作,在问世时便以其宏大的战争场面而引起强烈反响,加之影片对于人物的细腻刻画,使该片在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均取得较高水平。

老电影中的历史细节—再看《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优质回答199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了《大决战之辽沈战役》,这也是大决战三部曲的首部。《辽沈战役》上映后掀起了广泛的好评,影片着重刻画了国共两方面对辽沈战役从开端到结束时各自的 历史 背景和战略战役布局,几乎重现了当年大决战的整个过程。同时,这部电影也是自9.13事件(林彪叛逃事件)后,第一次从正面描绘了林彪在当年东北战场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更令人尊重的是,摄制组在拍摄电影前翻阅和查看了大量的文史档案并走访了很多战役亲历者,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因此在电影《辽沈战役》中,除了我们常见到的各种经典情节外,还有各种各样的 历史 细节穿插其中,这些细节到底有多少,让笔者来述说一二。

蒋家里的外国人

影片开头不久就出现了蒋介石和他的家人们,不过在这些人中却突兀的出现了一个黄头发白皮肤的外国女人。这个镜头在影片中一闪而过,如果不熟悉 历史 的话很多人根本不会有印象。其实,这名外国女子有着自己的中文名称,叫 蒋方良, 她就是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原名叫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生于1916年,俄国人,父母生前是沙俄贵族。俄国十月革命后,父母去世,蒋方良被姐姐抚养长大,毕业后进入机械厂工作。在工厂,蒋方良结识了正处在困境中的尼古拉·伊利札洛夫(蒋经国俄文名,此时因蒋介石反共反苏,苏联对蒋经国极不信任),随后双方坠入爱河,于1935年在苏联结婚。1937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方良随蒋经国一同回到中国,正式成为了蒋家的儿媳。蒋方良虽是蒋经国的妻子,但为人低调隐忍从不张扬,不插手政治,也很少在各种公开场合出席露面,被称作“神秘的幕后人”。因此,媒体对蒋方良的报道很少,大多数人只知蒋经国而不知蒋方良。蒋方良婚后三子一女,长子蒋孝文,长女蒋孝章,次子蒋孝勇,三子蒋孝武。2004年底蒋方良去世,终年88岁。

《辽沈战役》中的这个镜头很短,但包括蒋经国夫妇和他们孩子在内的细节刻画一点也不少,可见当年拍摄者之用心。

东三省和东九省

影片中,美军顾问团建议国民政府放弃东北九省地区。这个东北九省其实就是原来我们常说的东三省。东北九省的存在时间并不长,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在东北地区重新划分的9个省级行政区域,分别为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即对东北九省进行调整,历经多次行政区域的拆分合并后才形成了现在新中国的行政版图。

如果不查阅 历史 资料,估计大多数人已经遗忘了东北九省这个概念。

70年前的高 科技

从这个片段中的对话可以得知,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就已经开始使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来搜寻中共中央的具体位置。 无线电测向是依据电磁波传播特性,使用仪器设备以测定无线电波的发射位置。 上世纪20年代无线电测向技术就已经普及开来,德国、日本等国家都曾利用无线电测向设备来搜捕占领内的地下电台。当年的中共中央和各解放区之间的通讯绝大多数依靠无线电台组建的通信网络联系(包括大决战在内),所以无线电的往来使用十分频繁密集,这也给国民党提供了一个有利机会。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曾多次利用“测向仪”搜寻中共架设的电台群,华北方面就是因为美国提供的无线电测设备搜索到了地下电台的大致方位才导致中共北平地下党被严重破坏,而在陕北的中共中央因曾因无线电多次身陷险境。

总体而言当年的国民党虽有无线电测向设备,但技术相对而言较为落后,无法确定具体方位和距离。解放军应对得利,反制有效,整体上并没给全军造成太大的麻烦,解放后也曾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来抓捕潜伏在国内的特务,成效未知。还有一点要注意,抗战时期的日军曾从德国引进这项技术来侦测国共谍报组织的无线电台,而国民党普遍使用的无线电测向则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出现的,要是在抗战期间露面可就“穿越”了。

复刻的西柏坡

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于1948年4到5月间先后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在这里毛泽东等先后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并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京“赶考”。

现在我们知道平山县还建有一个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少单位和个人还曾组织或自发前去参观游览。实际上,真正的西柏坡旧址现在已经成为了水库的库区。原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因1958年岗南水库修建而被拆迁,拆迁前河北省古代建筑修整所对中共中央旧址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制图、拍照,对文物及房屋木料逐一编号登记。1970年后河北省政府另外选址按原布局、利用原房屋构件进行复原建设,修建了现在的西柏坡旧址。

林彪第一次登场

影片在12分40秒时林彪第一次出现在荧幕上,这也时9.13事件后林彪第一次以正面形象登上舞台。在这次出场中,摄制组加入了大量反应真实人物的细节描写。比如这个情节中屋外人声鼎沸,而屋内悄无声息,外面天光大亮可屋内却被窗帘遮住,光影交错的场景,实际上是当年林彪真实生活的反映。抗战期间林彪被误伤后。子弹击中肺部,还伤到了神经,伤势很重,后经过苏联的治疗,身体基本痊愈。却也留下了怕光、喜静、失眠、敏感多疑等后遗症。在东北,林彪的住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是最安静的。据说受伤后的林彪还很不信任医生,常常自己开方抓药。除此外,林彪特别喜欢吃黄豆,平时有事没事就拿着黄豆当零食,战况紧急时吃,研究部署时吃,就是来了客人,也是拿出黄豆来招呼,更别提一日三餐了。这上面的截图中,林彪就是在昏暗的指挥部中一边吃着黄豆一般研究中央发来的电报。

多说一点,当年黑龙江省会哈尔滨一直掌握在东北野战军手中,未被国民党攻占,东北野战军旧址就是现在的哈尔滨双城区。

地方局的作用

在上面的一段对话中,罗荣桓提出先提交东北局讨论,再报告中央的建议。这里出现了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 “东北局” 。东北局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的地方局之一。在战争时期,为了能够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各解放区相继建立了中共中央地方局,以代表党中央领导各解放区或根据地的工作 。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先后组建了东北局、西北局、华北局、华东局、中原局等五大地方局。 中共中央地方局的权利很大,是各地区的最高领导机关,掌握着当地的党政军大权。东北局就是中共中央在东北建立的最高权利机构,东北野战军也仅仅只是东北局领导下的军事力量之一。经过东北局讨论后再上报中央属于当地领导的集体意见,其重要性远比一个野战军司令的建议要强得多,所以在片中毛主席对东北局的电报也相当重视,甚至也组织集体讨论。

因为党政军大权都落在了地方局手中,所以各解放区在一元化的领导下整体上权利集中、责任明确、决策快、效率高,但也容易滋生特权阶级和极端思想,算是战争时期特殊情况下的产物。解放后,地方局的权利被大大限制,随后被逐步取消。

逃亡问题

逃亡,是一个躲不开的词汇,在电影中也并不讳言。逃亡问题也曾是当时东野部队的一项老大难问题。逃亡的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怕”字当先,尤其是传统思想仍然浓厚的东北地区,怕离家成为了当年逃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资料记载,当年黄克诚率新四军三师由苏北出发共3万2千余人,除后勤机关及地方团收容的掉队逃亡伤员病号约3千人外,到达冀东后只有2万8千人。辽沈战役胜利后,在获知东北野战军即将进关的消息后,某纵某师几天内逃亡200余人。在东北野战军的队伍中甚至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行军打仗路过谁家,谁就成为“巩固对象”,防止开小差回家。

算了不多说啦,放些当年的电报原文吧。

1948年9月7日,“林罗刘谭”在给“毛主席”的电报“中说:

11月11日,“林罗谭”在给“东北局并报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

粟裕的KPI(绩效考核)

这段情节大家比较熟悉,1948年初粟裕和陈毅来到西柏坡城南庄面见毛主席直陈过长江的利害得失。最终毛主席同意了粟裕暂不率部过江的意见,不过也让粟裕立下了军令状,即在四到八个月的时间内消灭中原地区数量相当的国民党军队,尤其是精锐的第五军。应该说,这算是毛主席给粟裕的一次KPI考核,不要小看这个问题,正所谓“军令如山”。一旦粟裕率领的华野无法完成这个目标,很可能将面临一次自上而下的内部洗牌,中国革命战争史也很可能将是另一个样子。幸而,华野在随后的时间内抓住战机连续发起了数次大战役,并在1948年底发起了淮海战役,彻底消灭了中原地区的国民党主力,圆满完成当初中央赋予的任务。(待续)

辽沈战役电影在历史占据什么地位?

优质回答90年代初由李俊担任总导演拍摄的三部6集《大决战》堪称是真正的鸿篇巨制。从1948年到1949年初,在东北、华东、华北地区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和国民党的惨重失败为结局,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是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影片《大决战》三部6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既独立成篇,又可以联成一个整体,构成了对这一伟大史实的总体再现。《大决战》是一部气势宏伟、规模空前的作品。自有中国电影以来,中国的银幕上还未出现过这样结构复杂、人物众多、场面壮观、气势磅礴的作品。

创作者是站在一个伟大历史的转折点上来写“大决战”的。影片不仅表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军事斗争,而且展示了这两个政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较量,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式的描写,展示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风貌,揭示出决定战争胜负和历史变革的最深层的动因,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全景式的战争巨片。该片获第12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国内奖。

影片上映后,以它历史的真实、人物性格的鲜明和场面的宏大而获得高度评价,同时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第十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美术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道具奖和最佳烟火奖。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老电影辽沈战役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探索吧推荐的方法去处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sc-b.com/yingshi/13158.html

作者: 探索吧

探索吧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人变鳄鱼是什么电影里的人物
丧尸电视剧美国前十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